close


momo,momo購物台,momo購物網>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 ★★★

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哪裡買最便宜.心得文.試用文.分享文行李箱/旅遊用品分享推薦.好用.推薦.評價.熱銷.開箱文.優缺點比較

前幾天在逛街的時候看到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 覺得很心動而且正打算買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

但是我想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 在網路上買應該會比較便宜,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而且24小時都能買,上網慢慢挑選,不用等店家開門也不用看店員臉色

想要購買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已經想很多天了!也求助谷哥大神 發現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的評價真的不錯想想哪裡買最便宜.心得文.試用文.分享文行李箱/旅遊用品分享推薦.好用.推薦.評價.熱銷.開箱文.優缺點比較

最後選擇在這購買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 的原因,是因為比較有保障,也不會遇到詐騙集團,所以才選擇在這購入

更多資料、資訊參考分享↓↓↓





商品網址:





商品訊息功能: 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 - momo 富邦購物網

商品訊息描述: 每個時代都有反抗者

他們的意志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美麗島三十五週年.影像紀念版】

珍貴歷史影像,認識台灣民主歷程的關鍵時刻

每個時代都有反抗者,他們為了爭取自由、追求民主,燃燒生命、挑戰權威,從美麗島、野百合、到太陽花,激起台灣民主運動史上一頁頁浪漫又激情的篇章。一九七○年代的台灣,是最恐怖、也最純真的年代,如今在政壇佔有一席之地的許信良、林義雄、姚嘉文、施明德、陳菊、呂秀蓮、陳婉真、田秋菫、張溫鷹等人,他們曾經擁有相同的信念、共同的目標,不分省籍、不論統獨,結群而出、患難相助;而雷震、黃信介、余登發、蘇東啟、康寧祥、陳鼓應、陳博文、紀萬生、楊青矗、張俊宏、蘇慶黎、艾琳達、吳哲朗、魏廷朝、陳映真等人,也是不該被歷史遺忘的名字,在他們所有人的同心協力、推波助瀾下,共同改變了台灣的命運。

一九七九年的「美麗島」,是繼「二二八」事件後讓台灣人民印象最深刻的政治事件,也是台灣民主運動史的轉捩點。當年大逮捕時的風聲鶴唳,電視上一再播放的施明德懸賞通告,以及在軍事法庭上被告慷慨激昂的發言,激盪人心,是七○年代台灣人民的共同歷史記憶。在《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中,我們可以看見民主前輩們的身影,以及他們可歌可泣的故事,他們的影像也是鼓舞台灣人民竭力撼動一整個大時代的縮影。

二○一四年,適逢美麗島事件三十五週年,也是台灣民主進程中的關鍵重要時刻,時報文化重新推出《歷史的凝結:1977-79台灣民主運動影像史》,經過增訂、重整後,更名為《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收錄十餘篇文章與近五百幅珍貴歷史照片,娓娓道來那個風起雲湧的關鍵時刻,看這些時代的反抗者,如何以其堅定的意志、不畏強權的勇氣,成為社會邁向民主自由的領航旗手;也藉由事件時間軸的敘事與珍貴影像,帶領讀者重新認識這場影響台灣民主歷程的重大事件。

【名家推薦】

◎楊青矗(作家)

──現身推薦

◎胡慧玲(作家)

◎楊? 索(作家)

◎楊? 翠(國立東華大學華文文學系副教授)

◎潘建志(醫師)

──感動推薦

「……《反抗的意志》紀錄了這段可歌可泣的抵抗歷史,能令我們深思反省,迎向未來。」

──尤清(美麗島軍事審判辯護律師)

「三十五年前,如果有人跟我說,有一天台灣會解除戒嚴,台灣人可以直接選總統,我一定不相信。三十五年前,如果有人跟我說,有一天台灣言論自由會遍地開花,台灣人民可以自由批評總統,半夜沒有人會來敲門,我一定不相信。美麗島事件曾是整個世代的「成年禮」,許多人因此走上不同的人生道路,在不同的角落為更自由、更民主的台灣而努力。感謝一路奮鬥、永不放棄的所有朋友,沒有錯,最黑暗的時代,也是最光明的時代,謝謝美麗島!」

──田秋菫(立法委員)

「歷史是昨天的倒影,也是明日的反射鏡。美麗島事件在台灣人運動史上,是悲壯的,也很璀璨……美麗島事件的意義在於珍惜;珍惜「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福氣。」

──呂秀蓮(前副總統)

「美麗島事件給專制政權上了一課:政治問題不能用數學問題解決。10-5=5是數學問題﹔但是在10個政治異己除掉5名之後,可能多出50名反抗者。」

──李筱峰(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

「……?有美麗島事件的發生,就?有日後台灣民主改革的發展與實現!」

──邱垂貞(民謠立委)

「凝視,記憶,不讓歷史事件遺落在過去,漫漶於時光長河。」

──唐香燕(作家)

「美麗島事件的解讀……盼能客觀還原歷史,正確了解事件真相,釐清其在台灣民主發展中的意義。」

──姚嘉文(台灣國家聯盟秘書長)

「美麗島事件對台灣社會影響深遠,至今仍召喚並鼓舞著眾多青年追求民主自由與公平正義的熱情、勇氣、信心與毅力。」

──陳列(作家)?

「……現在的民主自由是過去累積的成果,未來的道路則要靠現在的努力去開拓。美麗島、野百合、太陽花,一路綻放、代代相承。堅持、付出,為這塊美麗的土地。」

──陳菊(高雄市長)

「美麗島事件是國民黨外來政權對臺灣反對運動有計畫的殲滅行動。為了營救受難戰友,我付出了十年流亡海外的代價,但我引以為榮。」

──陳婉真(作家)

「在白色恐怖的陰影下,有大量異己被逮捕,我和陳菊曾從事人權工作,負責營救政治犯並照顧政治受難者家屬,其危險性大於任何一場選舉;在這艱困的環境下,黨外運動不分統獨、不分省籍、結群而出、患難相助,為了民主的信念,我們燃燒理想的火炬,盡自己的一份心力。」

──陳鼓應(北京大學人文講座教授)

「美麗島事件奠定台灣民主化及公民覺醒的基礎,並為台灣民主發展的每個階段帶來新意義。」

──蔡英文(民進黨主席)

「美麗島事件發生之後,讓台灣的體制從封閉走向開放,並且在政治、社會、文化上都產生極大的影響。」

──謝三泰(資深報導攝影工作者)

【活動訊息】

◎12/10美麗島事件三十五週年紀念暨新書發表會@慕哲咖啡

◎12/10~1/10「反抗的意志」攝影展@慕哲咖啡

目錄

導? 讀∕在美麗島的旗幟下──陳芳明

新版序∕解除恐懼的魔咒──施明德

舊版序∕英靈與冤魂

導? 論∕一念之間存與滅

序? 曲∕意志的凝聚

第一章∕蜂擁的政治參與

第二章∕串連與開戰

第三章∕凍結的民主熱潮

第四章∕政治迫害的救援

第五章∕沒有黨名的黨

第六章∕萬山不許一溪奔

第七章∕山雨欲來風滿樓

第八章∕陰影再現、等待黎明

編後語∕煙霧後的真實

附? 錄∕1977~1979台灣民主運動照片索引表

導讀

在美麗島的旗幟下

◎文∕陳芳明

三十餘年來的台灣家國,歷經多少風雨與急湍,沖刷多少淤泥與頑石,才到達一個歷史的高度。站在這時間的頂峰上,回望悲壯的風景之際,終於驚覺島上人民的意志是多麼強悍,也多麼無可動搖。而這一切,都不能不回到一九七九年的美麗島事件原點。迎接事件的三十五週年時,台灣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換血運動。除了中央選舉之外,台灣地方從五都、縣市,到鄉鎮里,都捲入鋪天蓋地的選舉洪流裡。大規模地轉換歷史舞台,在一九七○年代簡直是無可想像。那時的社會特別寧靜,由黨國所製造出來的幸福情境,使整個政治結構維持不變。那種超穩定的假象背後,無疑隱藏了太多憤怒的火種。只要稍有點燃,便立即遭到撲滅。小小的騷動,只不過是理想世界的點綴。

美麗島事件標誌著一個歷史的終結,也預告著一個歷史的開端。如果將之命名為民主運動的分水嶺,並不為過。在山嶺之前,是一片美麗如畫的江山。在山嶺之後,則暴露了千瘡百孔的社會。凡是經歷事件洗禮的年輕世代,都不能不受到衝擊。每個心靈都注入了前所未有的政治意識。這一群所謂的新世代,便是後來組黨運動的重要成員。如今他們都已經邁向晚境,應該可以獲得較為充分的時間長度,回顧這島國所穿越的政經變化。許多過剩的情緒,顯然也到了可以沉澱的時候。

一個民主運動的開啟,必須要有恰當的環境與條件來醞釀。跨過一九七○年,整個世界地圖開始重劃,至少,以美蘇兩國對峙的冷戰體制,似乎也跟著融化。那是一個終結的開始,當美國國務卿季辛吉提出以對話代替對抗的策略時,台灣所被賦予的反共任務,似乎也已經宣告完成。為了結束冷戰,美國逐漸減少在遠東的駐軍,把西太平洋的防衛任務次第交還給東亞各國。美軍撤走時,在地圖上把釣魚台劃歸日本統轄,就預示了國際政治即將重新洗牌。一九七一年,美國顯然已經無力維護中華民國在聯合國的席次,代表中國的台灣,幾乎是羞辱式地被逐出國際組織。一九七二年,尼克森特地親自造訪毛澤東,並且與周恩來簽訂《上海公報》。這項行動,就足夠說明美國有意放棄台灣。同年十月,日本首相田中角榮宣布與北京建交。當骨牌效應有了起頭,隨之倒下的,便是各國紛紛與台灣切斷外交關係。

當整個地球正在翻轉時,台灣的知識分子若是沒有感覺,便意味著心靈已經死去。恰恰相反,當國民黨繼續高喊「處變不驚」時,徹底觸怒了稍有思考的台灣良心。民主運動的釀造與集結,便是在如此險惡的環境下,逐漸成形。往後十年,這場運動終於建立了沛然莫之能禦的主導力量。站在對立面的是黨國體制,一個壟斷台灣所有利益的統治集團。台灣開始見證黨外雜誌的出現,許多陌生的議題如性別、族群、階級都在雜誌中受到廣泛討論。不僅如此,有關環境保護運動的文字,也次第發表於報刊雜誌。

民主運動再也不是停留於政治層面,它也牽涉到文學與文化的改造。在斷交的風潮裡,凡是能夠提筆的作家,有生以來開始注意到他們所賴以生存的土地。與黨外民主運動桴鼓相應的是,正在浮出地表的鄉土文學運動。隨之而來的是女性運動與環保運動,他們在不同的社會層面,也強烈感受到封閉體制的窒息。在那個單一價值的時代,任何運動無論是政治的或文化的,只要發出聲音就帶有抗議與批判的意味。而這些不同的聲音,最後都匯入了波瀾壯闊的民主運動。所謂單一價值,全然來自同樣的威權體制,它不容許異議之聲,更不容許有批判的行動。在那個時代,凡是任何運動受到鎮壓,便立即產生高度的政治意義。

美麗島政團的組成,便是在一連串的壓制行動之後,而不能不結合起來。一九七八年,戰後台灣首度見證一次全面改選的活動。包括立法院與國民大會的席次,首度開放給在地民眾參與競逐。那是相當稀罕的年代,所有的改革願望都寄託在全面改選。整個選舉活動臻於高潮之際,美國總統卡特突然宣布與北京建交。這是前所未有的政治衝擊,自一九五○年以來,台灣命運與美國政治緊緊綁在一起,已經成為台灣社會生活習慣的一部分。無論是知識分子或尋常百姓,也已養成崇美或崇洋的生活脾性。或確切而言,那是台灣人民生命裡無可分割的價值。斷交消息傳來,即使是蔣經國,也無法壓抑內心的恐慌,遑論台灣社會的一般百姓。當人民期待一場勝選就要實現,國民黨突然宣布終止選舉。所有處在亢奮狀態的心靈,驟然遭到捻熄,那種無邊的失落與失望,自是可以想像。台灣對外關係受到切斷於先,台灣內部選舉又受到中斷於後,整個海島似乎找不到任何精神出口。戰後以來前所未有的憤怒,一步一步蓄積起來,簡直要到達臨界點。

《美麗島》雜誌發行於一九七九年八月,代表著台灣知識分子政治思考的成熟。這個政團,除了許信良有過留學經驗,其他所有的成員,都完全在台灣接受黨國教育。具體而言,他們是接受國民黨思想最完整的世代,卻能夠在僵化體制裡創造活潑的思維,這不能不說是台灣歷史的奇蹟,也是在國民黨教育下所開出的奇異花朵。從此歷史挾泥沙俱下,無論是上班族、學生、農民、勞工,都從不同的領域加入這個行列。較諸一九六○年雷震的《自由中國》,這新的形勢確是有過之而無不及。七○年代才剛剛成形的中產階級,幾乎都以顯性或隱性的方式在背後支持。當時張俊宏則稱之為中智階級,意味著一個和平改革的時代已經到來。

在一定意義上,政團的成立其實是朝向一個政黨的建立而發展。它所釋放出來的意義,恐怕不能只由政治角度來詮釋,還包括了經濟、社會、文化的不同願望。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國際人權日,美麗島政團在高雄舉行人權遊行活動,正是要把雜誌的內在精神彰顯出來。當他們公開提出思想自由、組黨自由、言論自由的標語時,正好對照了國民黨所統治的台灣,是何等封閉,何等鎖國。處在這樣歷史轉折的關頭,已經超出國民黨所能容忍的程度。當天晚上,才爆發了「未暴先鎮,鎮而後暴」的局面。這是非常典型的悲劇,亦即預知逮捕行動隨時可能發生,所有的領導者還是赴湯蹈火,走向歷史舞台。

緊隨事件之後,台灣進入一個前所未有荒涼而恐怖的階段。首先是全島大逮捕,接踵而來的是林家血案,最後是美麗島大審。那是最原始的犧牲儀式,必須以生命、肉身作為祭品,才有可能滿足一黨獨大的權力慾望。每一個手段都極其殘忍,完全喪失人性。必得穿越這樣的歷史階段,或許台灣的靈魂才有可能獲得重生。那種凌遲、鞭笞、刑求的滋味,非常公平地分配在每位台灣住民的命運裡。當權者親手撲滅了一個時代的希望,但他們並不知道,在種種政治巫術的背後,一個新的世代也正在誕生。

美麗島事件不能視同革命,當然也不是政變,更不是官方所宣稱的暴動。然而,它所產生的意義,對新世代而言,已經在心靈裡釀造了一場革命式的風暴。他們徹底與黨國體制劃清界線,或是在血脈深處,他們徹底看不起這種猥瑣的統治者。如果要檢討一九八○年代以後的民主運動,或民進黨的組黨成功,或戒嚴體制的宣布解除,我們都必須回溯到這場改變歷史流向的美麗島事件。欠缺對這個事件的具體認識,我們就無法建立一個完整的史觀,更不能對台灣的過去與未來,整理出全面的解釋。

《反抗的意志》是台灣民主運動的影像史,跨越一九七七年至七九年,恰好是最為關鍵時期的記憶。當我們對這些黑白照片投以深情的回眸,便深深感受到歷史沖刷的力道。在網路、手機、平板盛行的現在,這些靜態的影像紀錄,或許不夠生動,但我們必須承認,一幀靜態影像確實是勝過千言萬語。我們都是歷史的產物,曾經閃現在古典時間的光與影,都對著我們這個世代投以強烈的暗示。我們對民主價值的信仰,對政黨政治的信念,對政黨輪替的信任,應該都歸功於美麗島時期所播下的種子。每一張照片,就是一粒種子,埋在記憶底層持續抽芽茁壯。三十五年過去,那些種子已經形成盤根錯節的歷史脈絡,蔚為一株巨大的樹,對現在年輕世代覆蓋以濃郁的綠蔭。日後的民主運動,都是在美麗島的旗幟下出發。這些記憶的莊嚴意義,便是為我們的後世開啟無窮盡的想像,也綻放無止盡的希望。

2014.11.24政大台文所

?

序跋

解除恐懼的魔咒

◎文∕施明德

太陽花學運的那段日子,嘉君幾乎每天都陪著小板和笳笳在立法院圍牆外,中午才帶她們回家梳洗休息,晚上又趕過去。對兩個十五、六歲的孩子,那是一個很特別的教場。三月二十四日,學生衝佔行政院,她們也在現場承受噴水及警察盾頂、腳踏。中午,我親自開車去接她們回家。

在車上,她們陳述如何遭到警力的驅趕。她們描繪出像電影般的情節,這是孩子的第一次。我問她們在警察持棍盾逼近時,會不會恐懼?會不會害怕?

小板用非常嚴肅又堅決的眼神說:「為什麼會恐懼?為什麼要怕?爸爸,你生而為奴,要反抗主子,反抗統治者,你們才會懼怕。我們生而為自由人,我們在捍衛民主,守護國家,有什麼好怕的。」

一九四五年,台灣史上又一次更替外來統治者。二戰末期,麥克阿瑟元帥的越島戰略,放棄登陸台灣,改而進攻琉球。戰爭結束,並由中國政府軍事佔領台灣。那時,台灣人還夾道歡迎「回歸祖國」。短短一年半,就爆發了二二八事件。軍管政府的暴政,引起抗暴,抗暴招致中國派軍來台鎮壓。人類歷史上常見的法則:「暴政→抗暴→鎮暴」三部曲,在台灣上演。蔣家政權全面性的鎮壓、清鄉、屠殺。接著蔣介石兵敗來台,立即採行報復性的白色恐怖統治,台灣從此邁入有史以來最顫慄的沉默時代,恐懼成為台灣子民每分每秒必須吸入的空氣成分。

在那段漫長的三十幾年中,絕大多數的台灣人不得不淪為順民,不少人投誠求榮,極少數幸運者出國留學不敢回來。非常、非常少數的反抗者,不是就義於刑場,就是囚禁於泰源監獄和火燒島。蔣氏父子深諳馬基維里的統治術,與其讓人民愛戴,不如讓人民恐懼。

恐懼的人民,不只不敢反抗,更會高聲歌頌統治者的「德政」。遠離那個時代的台灣人,也許不太能體會,但看看今日北韓金正恩的演出,就能聯想、領悟。

恐懼是反抗者的手銬,掙脫它是成為反抗者的初步。恐懼更是統治者的海洛因,他必須不斷對人民施打。

恐懼成為反抗者和統治者的拔河賽。

美麗島軍法大審不只是我們激昂的理想宣傳場所,也是一場「解除魔咒」的儀式,一場與恐懼感拔河的征戰。死神一直待在我身旁,隨時準備帶走我,我想祂知道我已從祂身旁閃避過兩次,我熟悉這種感覺。要睥睨統治者的權威,要鼓舞躲在暗處的朋友,要子子孫孫感到光榮,是我想從臨死的身軀擠出的最後剩餘的價值,我沒有空為自己求活。憲兵押解著我,從押房走到法庭,我一路保持微笑,刻意將一隻手插入口袋中,一派輕鬆。反抗者,必須如此!

獨裁統治集團也不是省油的燈,監獄長官特別為此跑到押房,告訴我:「你這種吊兒郎當的樣子,會給法官和上級很惡劣的印象,認為你不知悔改。出庭時,手不要插進口袋,表情嚴肅點。」施魔者和除魔者終於正面交手了。

接下來的庭訊,除魔者依然笑傲如故。有幾次,站在我兩側的憲兵趨近把我的雙手拉出口袋,我立刻又插入,他們又拉出來。最後,我只好雙手緊緊抓住口袋內的褲管,讓憲兵拉不出來。旁觀的攝影記者會拍到拉拉扯扯,當然不是獨裁政權願意讓人民看到的場面。最後,他們只好任由我傲笑法庭,進行我的除魔儀式。

死神奇怪地又棄我而去,我再度被判終身監禁,重啟我在火燒島一天又一天的監獄鬥爭。在獄中,我們看到,台灣人民正在從二二八事件的恐懼中解放,反抗行動更加飛揚,終於迫使獨裁者蔣經國在垂死之前的半年,宣告解除實施了三十八年的「戒嚴令」。蔣經國死前,副總統李登輝面見他,椅子仍然只敢坐三分之一,這樣的獨裁者,如今竟然還有人稱讚他是民主創造者!垂死的蔣經國,只是在臨死之前,沒有忘記他年輕的留學國──俄國的歷史教訓:尼古拉二世被滅族的報應。他明智自救的手段,保住了蔣家後代迄今仍能快樂生活於台灣的機會。

自由,永遠是反抗者的戰利品,絕對不是掌權者的恩賜物。

美麗島事件已經三十五年了,對我這個誕生在日本時代,躲避過美軍的轟炸,經歷過二二八的血腥,白色恐怖的洗禮,監獄的淬煉,戀人別戀,遺產被佔,同志的出賣,大哥陪我絕食至死,黨的背叛,戰友的貪腐,家人的拋棄……,反抗者回顧滄桑來時路,品嚐了人性的高貴,也碰觸了人性的脆弱,我心沒有恨,我不想恨,我不能恨,因為我還想往前走下去,前面若有不義,也得繼續戰鬥。

人類歷史上的反抗之路,都是崎嶇,充滿考驗與血淚的旅程,不少人在路途中犧牲、奉獻了,更多人半途放棄;幸運走到終點,看到統治者倒下的,也常常嚐不到成功的果實。辛勤的耕耘者,往往被精明的鐮刀派取代。 但是,烈士之血,革命之花,反抗者的意志是國家的基石。反抗者的桂冠,常常只在歷史。

沒有烈士的鮮血,開不出美麗的國花;沒有反抗者的意志,築不起堂皇的國家殿堂。

再版這本影像書,特別感謝「時報出版」的用心。

內文試閱

序曲

意志的凝聚

一九七七年選舉與中壢事件

◎文∕韋 本

掌握共同命運的意志力

掌握自我命運的意志力撞擊著人的歷史。在無數意志的角力中,歷史向世人展現它的翻騰姿態,如永不休止的變奏曲。歷史拒絕全然被窺視;它從不輕易被任何單一的意志所掌握,總是嘲弄著無法認清時勢,卻一廂情願地宣稱已馴服歷史的人們。儘管時受揶揄,但為了掌握未來,人們仍盡其所能去控制環境,並牽動著周遭人們的命運。在每個當下,人們總是窺視著他人的意志,希望在詭譎多變的現象中分辨幻影與真實,而在集體意志的展現中見到歷史的意向。

一九四五年,二次大戰結束,日本帝國戰敗,歷經五十年殖民的台灣民眾期待著回歸母國,重建中國人的認同。未及兩年,台灣便發生反政府的全島性衝突,造成民眾的傷亡,史稱「二二八事件」。一九四九年,中國共產黨贏得內戰,國民黨退守台灣,二二八事件後持續進行的政治肅清工作更為加強,使整個一九五○年代瀰漫著「白色恐怖」的肅殺氣氛。然而,官方媒體呈現的是延續中華民國法統的國民黨政府受到台灣人民的擁戴,在風雨飄搖中致力實現推翻中國共產黨政權的國家目標,台灣成為「三民主義的模範省」和「反共抗俄的復興基地」。在長期的黨禁、報禁、戒嚴令、凍結中央民意代表選舉和受統治階層支配的司法體制的系統運作下,執政者與人民的意志呈現出合而為一的景象;若有異議分子,可能就是受到共匪的蠱惑與唆使。

長期以來,台灣民眾無法參與中央選舉,於是地方選舉匯聚了民眾對鄉土國家前途的關切,試圖掌握自己前途的欲求,流露於各類選舉的行動中。儘管瀰漫著可能「落選被關」的恐懼,競選期間,持反對立場的候選人仍難壓抑批判時政的渴望,向民眾揭露對自己所生存的社會的另一種認識;訴求的重點從個人身家遭受迫害的不幸遭遇和各級政府的施政弊端,逐漸提升到一黨獨大的現象亟需制衡,以及長期戒嚴所導致的體制性不合理現象。每次選舉,反對者的言論就如潮水一般,正侵蝕著當局對施政合理化的防波堤。關切自身存在的處境是人類的自然需求,對選民而言,在謀求身家溫飽之餘,異議人士的言論挑起自己對時局忐忑不安的關切,動搖了平日在諸般禁忌下知所進退的認知;在趨近和迴避真相之間,台灣社會的集體心境在危機感和安全感之間浮動。

然而,選舉法規常因執政黨的勝選考量而變動;黨國體制操控著媒體、政府機關及民間團體,群眾的自由意志淹沒在以綿密的人際網絡和財務進行的大規模動員之中;宣稱行政中立的選務機關在開票時常被認為有舞弊情事,以此輕易否決了民眾集體意志的展現;反對人士的下場不難預期。雖然關懷國家和鄉土僅存的一些政治管道也遭扭曲,人民的無奈可以想像,但執政者掌握著各式統治工具,選民自難免受操縱,頂多將慍怒轉向消極的抗議:或是拒絕投票,或將不具實質意義的選票投入票箱;企求改變現狀的意志在看似毫無出路的苦悶中衝撞著。

雖然如此,位居優勢的統治階層仍難得到歷史的眷顧,因為他們忽視民眾的需求,因而無法理解,在因恐懼而瘖啞的人心中存在著難以察覺的深沉渴望;他們也忽視了在社會的幽暗之處,看似羸弱的個體正醞釀著集體的意志,即將產生撼動既有秩序的巨大能量。一旦持反對立場的候選人在「選舉假期」中突破了既有的遊戲規則所構築的困境,如一九七七年的桃園縣長候選人許信良,在眾目睽睽下即將碰觸主宰集體命運的權柄時,他們便成為凝聚反對意志的象徵。潛藏於個人心中的反對意志於是匯為發出怒吼的巨靈。

反對運動的里程碑

一九七七年是台灣實施地方自治的第二十七年,年底舉行五項地方公職人員選舉。十一月十九日是投票日;下午,在中壢警察分局前,斥喝之聲鼎沸,群眾強烈要求警方絕對不能包庇涉嫌選舉舞弊的中壢國小校長范姜新林;聞訊而來的人潮越聚越多。無人預知即將發生的群眾事件會搗毀軍警車輛,並將中壢分局焚燬;也無人能預測台灣各地的異議人士受到激勵,將反對的情緒化為行動,大量投入翌年的選舉,以及執政當局在深受驚駭之餘,開始編組鎮暴部隊。

但善體時勢的人都知道,台灣社會將不同以往了。國民教育的普及提升了知識水準,群眾不易受到單一意識型態的愚弄;經濟發展創造了中產階級和中小企業者,他們有期望政治合理運作的實際需求,因而願意支持反對人士成為制衡的力量;時間的推移,使未經歷二二八事件的新生代沒有恐怖記憶的包袱,願意基於理想而投入政治行動。此外,知識分子參與選舉也蔚為風氣,反對運動不再由傳統的反對鄉紳所專有,已加入新的領導者和群眾基礎,產生有別以往的行動能力與指向。

在一九七七年的地方公職人員選舉之前,雖然時傳選務機關有舞弊情事,充滿期待和焦慮的群眾往往基於義憤而集體發起防衛行動;但身為凝聚反對意志象徵的當事人常扮演抑制群眾集體行動的安全閥,寧願在不公平的體制中竭力地作個別的抗爭;如一九七五年底立委選舉中的青年黨籍候選人郭雨新以一萬多張的廢票落選,雖然群眾的行動已箭在弦上,但郭雨新仍堅持循司法途徑進行選舉訴訟。

一九七七年的許信良已擔任五年省議員,深受部分青年與農民的支持;在投身縣長選舉之前即以《風雨之聲》、《當仁不讓》的新思維帶動風潮;於競選期間聲明「絕不容許舞弊」、「做票就是共產黨」,喚起群眾保衛選舉成果的決心;若有人做票,只有「打死共產黨」。隨著投票日接近,支持者的情緒逼近實際行動的臨界點;這一次,許信良終在群眾的支持下當選縣長。由於中壢事件的影響,當晚在其他縣市群眾的監督下,無黨籍的曾文坡、蘇南成、黃友仁也分別當選縣市長,並有二十餘位無黨籍候選人當選省議員;對執政當局而言,台灣似是遍地烽火。

這一年,因蔣介石總統逝世而獲減刑的施明德出獄不到半年,便擔任雲林縣省議員候選人蘇洪月嬌的總幹事。蘇氏夫婦因政治案件入獄多年,施明德將選舉主軸定為一場決定政治犯是否有罪的民意測驗;在競選期間,蘇家孩子們的衣服上以大字書寫著這場民意測驗的核心問題:孩子們的爸媽有罪嗎?蘇洪月嬌的高票當選,似乎說明了民眾的判決。在這場選舉中,蘇家的遭遇喚起民眾的回憶,他們重新感受自己和統治當局的關係,而免受統治機器與地方派系配票的操弄。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穿著囚服的蘇東啟沿街拜票時伸展懷抱的背影,以及漫天的爆竹煙塵的景象中,凝聚著掌握自己命運的集體意志。

一九七七年的地方選舉,在野人士獲得了相當的進展,點燃了群眾關心自身處境的熱情,鬆動了原本沉悶的政治氣壓。匯聚集體反對意志的熱望推動著如施明德一般的反對人士,在隔年的增額中央民意代表選舉中成立了第一個在野的助選團體「台灣黨外人士助選團」;一個凝聚集體意志的組織化工作正要開始。同時,以照相機記錄這股意志力發展實況的念頭,也悄悄地萌芽了。

蘇洪月嬌競選省議員

一九七七年雲林地區省議員的選舉,蘇洪月嬌代替涉及1961年台獨叛亂案的前雲林縣議員蘇東啟競選。因台獨叛亂罪受刑十五年,此時剛出獄半年的施明德擔任競選總幹事,他別出心裁,以政治犯的人權向民意訴求,成功地打贏選戰。

第八章

陰影再現、等待黎明

高雄事件與軍司法大審

◎文∕黃建仁

(一)

一九四八年十二月十日,聯合國大會通過保障基本人權的〈世界人權宣言〉(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一九七九年十一月十四日,天主教聖馬利諾會與基督教長老教會於台中梧棲教會舉行人權聯合祈禱會,美麗島雜誌社總經理施明德與「黨外總部」秘書張美貞受邀前往參加。由於人權一直是美麗島政團民主運動的主題,因此,當與會神父與牧師建議黨外應該舉辦人權日紀念活動時,施明德欣然答應,隨即展開各項籌備工作,最後決定由美麗島雜誌社高雄市服務處舉辦一場演講大會。 籌辦過程中,主辦單位所提出的申請屢遭駁回。但由國民黨當局認可的「中國人權協會」卻堂而皇之在台北實踐堂舉辦紀念活動。戒嚴時期黨外人士對於申請活動未獲批准的情況早已司空見慣,而且從幾次的經驗中也知道,只要堅持舉辦,最後都能在與警察機關的討價還價中獲准。因此,為了打破「只准州官放火」的不合理情況,並凸顯世界人權日的意義,美麗島雜誌社決定如期舉行紀念活動。

就在世界人權日的前一天,兩名美麗島高雄服務處義工姚國建、邱勝雄,在開著宣傳車宣傳翌日活動時,遭警員無理阻攔,並強押至鼓山分局毒打成傷。後雖經交涉而獲釋回,但已造成群情激憤。這起「鼓山事件」的發生為「世界人權紀念日」大會的舉行投下了變數,不少原本未計畫參加的黨外人士也決定前往聲援。

翌日,國民黨一反慣例,提早宣布了以往都在農曆春節前實施的「春元演習」,高雄市區也如臨大敵般三步一崗、五步一哨,很難不令人聯想與人權日大會有關。前一晚,各地保警與鎮暴憲警早已悄悄進駐高雄市,此時更將美麗島雜誌社計畫舉行演講大會的扶輪公園重重包圍,因此迫使他們將演講地點改在中山一路新興分局前的大圓環。

傍晚,美麗島雜誌發行人黃信介搭火車抵達高雄時,南警部司令常持琇與之交涉。常持琇最後答應黃信介,可以演講但不要遊行。協議達成後,常送黃到美麗島高雄市服務處,此時黃信介始知受騙,扶輪公園根本進出不得,而遊行隊伍已經出發,只得跟著人群前進。人群手持象徵人權光輝的火把,身披名條與彩帶,緩緩步向大圓環,而由憲兵與保警組成的鎮暴部隊也開始部署在圓環四周。

演講大會原本平和舉行,但在鎮暴部隊嚴密包圍且節節逼近下,一股不安的氣氛逐漸瀰漫人群中,一觸即發。於是,姚嘉文與大會總指揮施明德前往新興分局交涉,希望開放一出口讓民眾自由進出,減緩現場氣氛。交涉未果。此時,大圓環的群眾目睹中正三路鎮暴車集結的地方冒出白煙,將被圍堵殲滅的恐慌使得人群開始往反方向的中正四路慌亂奔跑,守在此處的憲兵於是受到衝撞而發生第一波衝突。

衝過封鎖線後,有群眾鼓譟著要直衝警察總局,美麗島人士不希望引發更大衝突,便引導群眾經由瑞源路回到美麗島服務處,並宣布活動到此結束。無奈群眾不肯離去,為了避免失控,主辦單位只得繼續演講、帶動歌唱,安撫群眾情緒,希望活動能夠和平收場。然而事與願違,鎮暴部隊開始對群眾進行強力驅散,不僅以催淚瓦斯攻擊,更將鎮暴車駛入人群,衝散群眾。在驚慌與憤怒的壓迫下,衝突終於一發不可收拾。

夜深了,人群散去。只剩鎮暴部隊與鎮暴車守在美麗島高雄服務處門前。一場「世界人權紀念日」卻以「高雄事件」收場。

(二)

高雄「世界人權紀念日」大會舉行時,國民黨高層正在台北陽明山上召開第十一屆四中全會。接下來幾天,當局以「打不還手、罵不還口」的口號強化憲警受害的印象,把衝突責任完全歸咎於美麗島人士,並嚴厲譴責「陰謀分子的暴行」,同時發動各地方政府、學校與民間團體進行「聲討」,而媒體也推波助瀾,掀起一面倒的撻伐之聲。「國人皆曰可殺」的社會氣氛於焉完成。

面對國民黨「欲加之罪」的戲碼,雖然美麗島雜誌社在十二月十二日立即召開記者會說明事件經過,但已然百口莫辯。十三日凌晨,國民黨即展開全台逮捕行動,並同時查封美麗島雜誌社各地服務處。

在十三日的第一波逮捕行動中,計有十四名「陰謀分子」被捕。施明德趁隙逃脫,展開為時二十八天的逃亡。十四日,被捕者家屬前往位於新店的警總軍法處看守所,送衣物、食品給被捕者,事後在軍法處外留下了合影。同時,立法院在主席倪文亞主持下舉行秘密會議,鼓掌通過同意警總逮捕黃信介。立法院外,一群《疾風》雜誌成員手持標語,叫囂怒罵:「打倒黃信介、康寧祥!把他們統統槍斃!」立院警衛人員則視若無睹。十五日,施明德之妻艾琳達在被警總約談後驅逐出境,開始其海外奔走與救援。同日,十個海外台灣人團體在美組成「台灣建國聯合陣線」,抗議國民黨鎮壓反對運動。在接下來的逮捕行動中,又陸續有數十人被捕,僅有少數在偵訊後飭回。到翌年(1980年)二月二十日軍法審判起訴前,總計有四十五人在押。

雖然媒體一面倒地將「高雄事件」報導為美麗島人士的預謀,但坊間對於有關單位利用黑道在「世界人權紀念日」會中製造事端,藉機逮捕黨外人士的傳聞不脛而走;甚至有人目睹一群手持棍棒的打手混入遊行隊伍,並率先對憲警動手。凡此關於事件的種種疑點,是否有希望藉由審判過程來發現事實?

經過軍事檢察官第一次偵訊後,數十名被捕者被分送至調查局或警總保安處「查證」。查證期間,他們所受的精神與肉體傷害不一而足;其中,根本未出席高雄「世界人權紀念日」卻遭逮捕的邱奕彬因受不了刑求而企圖咬舌自盡。以無所不用其極的手段,偵訊人員取得了「與匪勾搭」、「暴力原則」、「長短程奪權計畫」等子虛烏有的自白,於是信心滿滿等著軍法大審的戲碼上演。

(三)

就在「偵訊」與「逼供」、「蒐證」與「栽贓」進行時,被捕者家屬與未被逮捕的黨外人士展開了救援工作,一方面透過各種管道將高雄事件真相傳達海外,以引起國際重視;同時也積極尋覓適當的辯護律師。一九八0年一月六日,知名作家陳若曦帶著由二十七名海外作家學者連署的信函房貸壽險返國面見總統蔣經國,除了表達海外台灣人的關心,更直言鎮暴部隊「先鎮後暴」的疑點。

一九八0年二月二十日,警總以《懲治叛亂條例》二條一的叛亂罪起訴了黃信介、施明德、張俊宏、姚嘉文、林義雄、呂秀蓮、陳菊、林弘宣等八名被告,隨即召開秘密調查庭,並擅自為被告選任徒為門面的公設辯護人。經律師團抗議後,警總才將秘密調查庭改為公開。隨後律師團開始進行閱卷工作,由於軍法處拒不讓律師們影印,律師只得請助理與家屬協助手抄龐大數量的卷宗。二月二十七日,八名被告首次與家屬會面。

二月二十八日,發生了林宅血案。林義雄的母親與兩名雙胞胎女兒在光天化日下慘遭殺害,另一名女兒則身受重傷。消息傳至軍法處,正在開調查庭的律師與家屬們無不深受震撼,律師並隨即請求庭上暫停開庭,不料法官竟以「與本案無關」為由拒不受理。稍晚,軍法處接獲上級命令,林義雄獲准交保。

三月八日,軍法處完成八名被告「調查程序」。

三月十八日,為期九天的軍法大審於警總軍法處第一法庭展開。國民黨史無前例進行公開審判,媒體也大幅報導被告與律師們在法庭上的辯護,結果不僅使被告們關於「戒嚴」、「黨禁」、「萬年國會」等政治理念得以宣揚,同時透過辯護律師團對起訴書的質疑,也暴露了警總執意構陷美麗島人士的拙劣劇本。公開審判的過程顛覆了先前的黨版宣傳,而國民黨當局也嚐到了媒體「可載舟,可覆舟」的滋味。

判決確定後,雖然泰半黨外菁英身陷囹圄,但民眾對於高雄事件與黨外人士奮鬥的目標已更加瞭解;因此在接下來的幾次選舉中,他們以選票平反了高雄事件,使受難者家屬與辯護律師紛紛當選,也延續了因高雄事件而中斷的反對運動,從而掀起日後改造台灣政治的序幕。

(附記)十二月十日上午,台中地區黨外人士在陳博文家會合,搭車前往高雄參加「世界人權紀念日」;日後他因此被扣上「邀約暴徒」的罪名。遊行過程中,他一如往常希望將黨外活動的影像記錄下來而四處拍照,不時穿梭在人群中,甚至奔上天橋捕捉畫面。衝突發生時,他也不忘先按下快門再行閃避。

陳博文在事件後被捕,他的記實攝影因此中斷。他所拍攝的高雄事件照片,日後輾轉於黨外雜誌和選舉文宣中,日漸散逸。由於目前尋回的照片數量有限,在高雄事件及後續發展的編輯上,感謝「中國時報資訊中心」、艾琳達女士、李勝雄律師提供了部分珍貴相片。

高雄「世界人權日」演講大會

一九七九年十二月十日,美麗島雜誌社舉辦「世界人權紀念日演講大會」。當黨外人士在中正路大圓環演講時,四周鎮暴部隊密不透風地包圍著,還緩緩逼近。緊張氣氛終於爆發,人群衝破封鎖線。回到服務處門口時,人群依舊聚集聽演講。鎮暴部隊最後採取強力驅散的激烈手段,衝突再次擴大。「未暴先鎮,鎮而後暴」是今晚最佳寫照。

大逮捕、家屬援救

「高雄事件」後,當局以「涉嫌叛亂」罪嫌迅速在三天內採取逮捕行動,被捕者接著遭受情治單位長達二個多月的刑求逼供,或疲勞訊問。同時,外界救援行動也正積極展開。艾琳達被驅逐出境後,以當事人身份向國際媒體疾呼「高雄事件」真相,控訴國民黨當局的鎮壓行動。被捕者家屬集合起來,共同為營救自己親人而奔走,同時積極籌組辯護律師團。

軍法、司法大審

一九八○年二月二十日,警總將黃信介等八人,依「叛亂罪」起訴。陳水扁等十五位辯護律師積極展開閱卷等準備工作。在隨後的軍、司法審判中,律師與庭上針鋒相對,被告們也藉此公開審判的機會,一一駁斥情治單位所羅織的罪名,並暢談黨外運動的政治理念。雖然法庭最後仍依情治單位的劇本宣判,但隨著媒體大幅報導以及家屬與律師的參選,開啟了另一波民主運動的波瀾。

商品訊息簡述: 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 - momo 富邦購物網





~~~這個~~~ 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 好像還不錯喔!!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我很喜歡,買來試試看!!! ★★★

很多人很推薦這個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一些知識+問與答也是大推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CP值很高,相關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開箱文也極力推薦,而且反抗的意志:1977-1979美麗島民主運動影像史有價格親民這項大大的優點!



momo,momo購物台,momo購物網,momo壽喜燒,momo親子台,momo客服電話,momo百貨

本站圖文皆引用自momo購物台,圖文所有權皆為原所有權人所有,



-----------------------------------

塑身衣






關於塑身衣廠商equmen男性塑身衣:男塑身衣的設計強調材質結合彈性纖維、尼龍和聚酯纖維,能自然收緊腰腹脂肪、提拉肩膀,更可以和緩地拉直背部,以達到調整姿勢身型。在最大極限活動中,協助支撐核心肌肉、手肘和前臂,藉由保持肌肉溫暖、提升身體機能和改善姿勢,幫助提升運動時的最佳肌能和減少受傷風險。

魚鬆






關於魚鬆廠商丸文食品:丸文食品旗聚一堂創立於民國39年,是台中一家近60年老字號的魚香世家,以新鮮味美、高品質的旗魚鬆而遠近馳名,由於口味、手藝傳統道地,貨真價實而供不應求。1995年在創辦人梁火村的大力經營下,於台中縣大裡工業區購置土地,興建近千坪的現代自動化安全衛生廠房,全面提升產品品質、增加產量,並由魚產結合農產製造更多元化調理美食。2002年又導入品牌形象旗聚一堂而致力於產品包裝的推廣。

送禮最佳的選擇丸文禮盒


學英文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房貸壽險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carlsonb37 的頭像
    carlsonb37

    carlsonb37的部落格

    carlsonb3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